林晓言 丨 以区域质量作为高铁建设规划决策底线
以区域质量作为高铁建设规划决策底线
 
林晓言
 
 
引言

2019年1月28日,北京交通大学赵坚教授在财新网发表的专栏文章《谨防高铁灰犀牛》引发了广泛关注。该文认为,继续进行的大规模高铁建设将给中铁总和地方政府造成更加巨大的债务负担,进而成为撞击中国经济的灰犀牛,且高铁建设严重扭曲了中国的交通运输结构。笔者认为,世界高铁实现财务自平衡者极少,财务盈利更是罕见,因此应理性看待各类针对高铁建设的批评,同时更应正确关注风险产生的根源。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既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必要保障,也是肩负社会功能的基本运输方式。中国铁路历来既要发挥其公益性,满足人们的运输需求,带动沿线区域发展,又要实现自身在市场经济下的经营可持续性。中国高铁建设同样肩负这样的使命,所以不能单纯的从财务状况判断其经济性,但也不能不计成本的大规模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中国有连接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京沪高铁,沟通西部和中部、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纽带的兰新高铁,也有秦巴山区的公益铁路。高速铁路能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该区域的综合禀赋,即区域质量。高速铁路为沿线何种类型区域带来促进作用、不同区域在发展中处于何种阶段就成为了规划决策的关键问题。
 
世界高铁沿线的不均衡发展
 
高铁开通运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动态的长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体现在运营期沿线的集聚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总量变化、就业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直至最终影响区域发展态势。国外高铁发展经验已显示,高铁途经城市的发展并不均衡。
 
法国部分城市依托高速铁路带动了区域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但也有城市未能借助高铁实现进一步发展。法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例如巴黎、里昂等,而大城市之间的区域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因而高铁连接的都是首都和主要大城市。在法国高铁开通后,巴黎站区对周边所产生的虹吸效应较为显著,倾向于吸引其边缘地区的资源,但无法动摇里昂这种枢纽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法国地区的产业进入多元化发展期,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里尔借助高速铁路改善其交通条件的机会,同步完善或开发建设各种服务设施,在继承原有工业的基础上发展服务型行业,实现了城市产业的升级。与此同时,周围其他中小城市并未与里尔一样同步完善或开发建设,这使得第三产业不断从周边其他中小城市迁出而向里尔集聚。
 
法国的勒克鲁索镇则是TGV沿线的反例。因煤矿关闭,勒克鲁索镇面临着经济重构,虽然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该镇与巴黎的距离,但该镇既没有配合高速铁路同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也没有根据本地实际、挖掘自身优势、通过确定自身在区域产业链中作用而进行科学定位并制订发展战略,最终的结果是其工业并没有因高速铁路的刺激而获得发展,在TGV运行6年后,车站附近也只有2家小公司。
 
英国HS1线从英国伦敦穿越英吉利海峡至法国巴黎,于2007年通车。HS1线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知识经济①就业的变化。肯特郡②知识经济就业增长速度约22%,高于英国同期8%水平,其中增长最快的是Tunbridge Wells和Canterbury。Canterbury具有三所大学,因HS1高铁开通实现快速增长并已成为知识产业集聚地。Ashford在这一时期也有较强劲的增长。而同样位于肯特郡的Dover,其知识经济就业水平则下降了约21%。
 
①知识经济产业包括:1)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产业;2)金融;3)房地产;4)租赁和商业服务业;5)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6)教育;7)文化体育娱乐七个产业。
②肯特郡(Kent County)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南部,郡治是Maidstone,下辖Ashford、Canterbury、Dartford、Dover、Gravesham、Medway、Sevenoaks、Shepway、Swale、Thanet、Tonbridge and Malling、Tunbridge Wells。
 

现阶段规划决策方法的局限性
 
经济评价是铁路建设规划决策的重要依据。除传统的财务分析和费用效益分析外,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在进行项目评价时会采用区域经济或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并将其包含在费用效益分析中。日本则利用投入产出方法进行经济影响分析。我国高速铁路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规划决策过程中,主要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传统的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对我国高铁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在配置高铁的过程中不仅考虑运输部门本身的运营效益,而且要考虑高铁的配置对于地区经济的影响。而近几年,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覆盖,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如果建设时机不当,巨额投入会使部分地区短期收益远少于支出,影响地区投资平衡和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如果过晚建设,地区的交通网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由于高速铁路所带来的市场范围的扩大以及资源流通的加速,对于同一区域内重复性的设施建设将减弱高铁对区域发展的促进效果。
 
现有的规划决策方法未能考虑到高铁沿线城市的质量差异。在这些分析中,均未考虑到高铁影响的差异性,而是将沿线地区视为同质的。尽管时间价值分析考虑到了区域的收入状况、GDP等特性,但仍属于静态分析,忽视了高铁建设后对地区可能带来的促进作用。国际上和高铁建设的经验表明,高铁的作用能否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铁发展与当地区域质量的协调性。
 
我国各地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财政支出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域差距,区域质量形成了一定的梯度,这种梯度既有历史因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作用的结果。区域质量不同,高铁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有必要从区域自身的质量出发,分析区域自身的特性,并判断不同质量的区域对高铁的接受程度,以期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最优的规划决策。
 
 
基于区域质量的高速铁路规划建设决策
 
   基本思路   
 
高铁通过提高可达性、促进沿线知识交流、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化等方式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在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通道,高速铁路作用效果也更加明显。依据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特殊资源,考虑到我国发展的梯度化,可将拟高铁沿线城市划分五类,即知识经济型城市、工业型中城市、工业型小城市、旅游性小城市、一般型小城市。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经济和人口结构的各项指标,来计算并预测高铁修建前后不同的效用,并反推出效用值最高的区域属性,确定合适建设高铁区域的一般属性。
 
  指标与模型设定   
 
高铁建设运营效果的效用指标可以划分为三类:空间联系类、区域经济类、人口结构类。  
 
①空间联系。空间联系是指区域活动中不同节点间相互影响的能力。包括可达性和普通铁路的客货运周转量。
 
②区域经济。主要反映在高铁建设带来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PGDP)、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比值(emp)、城市化率(CHL)、知识经济就业人数(H)这四方面的变化。
 
③人口结构。选取人口密度作为研究指标进行分析。人口在迁移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诸如价格、时间、舒适度等因素的影响,而高速铁路在这些方面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有着比较优势。
 
以下以人均GDP为例来考察高铁开通前后的效用。将高铁沿线城市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以下区域质量评定模型:
 
 
其中:
PGD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ai:权重参数,表示不同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emp: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比值;
CHL:城市化率,反应城市城市化的发展程度,以城市非农人口/城市总人口获得;
H:知识经济产业就业人数;
PM:人口密度,反应城市人口集聚的程度,以城市总人口/城市面积获得;
HK:铁路客运量,表示城市铁路客运量,反映铁路承载客运规模;
HH:铁路货运量,表示城市铁路货运量,反映铁路承载货运规模;
 
   高铁效用判断   
 
下一步,将不同城市的现实运量效用与无修建高铁的拟合运量效用进行对比,即可判断高速铁路对哪一种类型的城市促进作用最明显。研究高铁的建设对于沿线经济的影响,采取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思路,使用“有无法”。基于此,高铁对沿线地区效用的计算公式为:
 
 
式(4)中,变量右上角的0表示未建设高铁,1表示建设高铁;
Ut:第t时间点高铁对沿线地区的效用;
Qij:铁路修建前后i城市到j城市的运量效用(文中为人均GDP);
Aij:i城市到j城市的可达性。
 
 
结语
 
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达2.9万公里。将区域质量作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规划标准,对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时机以及区域选择进行分析,是高铁规划决策的重要参考。不同区域质量的地区与高速铁路的匹配程度不同,为使高速铁路对沿线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应充分考虑高铁沿线地区的区域质量约束,以区域质量作为高铁规划的底线,同时创新补贴模式和融资模式,选择适宜的城市和时机来建设高速铁路,完善“灰犀牛”风险防控,使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简介
 
 
林晓言
 
■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咨战略研究院)专家学术委员会交通行业专家
■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责任教授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高铁经济理论解析框架及演化路径研究”(2017ZDA084)首席专家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主任,首都高端智库-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运输技术经济分会负责人,中国铁道学会经济委员会秘书长
■ 曾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分院院长、国家863重大专项“高速磁浮交通技术”总体组专家
■ 主持及参加过京沪高铁、京九铁路、兰新高铁、青藏铁路、上海高速磁浮机场线等铁路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
■ 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优秀成果奖等科研奖项,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成立40周年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 代表著作有《高速铁路与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轨道交通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新模式》、《高速铁路服务质量与市场竞争》、《铁路的民营化改革与市场融资》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