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座城市,所有的中国市长都要反思!
 
 
文/杨晴
编辑/SaSa
 
2018年有很多令人期待的大事,如果非要说一件最能让全世界男女老少沸腾的,那无疑是世界杯了!四年一度的顶级体育赛事,32个国家的高光时刻,每到这时,平日里默默无闻的两个拉美大国就会突然崛起,引来全世界的目光,那就是……阿根廷和巴西!
 
巴西的存在感一直不强,除了咖啡、可可和足球,以及金砖与淡水河谷,这个国家好像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其实巴西还有一个世界级“宝贝”,是一座城市。
 
·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应用快速公交(BRT)解决交通问题的城市
· 它是第一批入选联合国“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中唯一的第三世界城市(其他4 城为温哥华、巴黎、罗马和悉尼)
· 它是为数不多成功解决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发展中难题的城市
 
它就是库里蒂巴(Curitiba)。
 
库里蒂巴是巴西巴拉那州首府,辖区面积430平方公里(约等于北京海淀区大小)大都市区总人口320万,是巴西第七大人口聚居区,也是犯罪率最低,最受投资者青睐的巴西城市。
 
先放送几张库里蒂巴高清美照
 

“生态之都”全身照
 

标志性的透明圆筒公交车站
 

夜幕下的库里蒂巴
 
如果说伦敦、巴黎、纽约的发展起点过高,经验难以在发展中国家复制,那么物美价廉的“库里蒂巴模式”可以给国情相似的我们很多有价值的启示。翻开库里蒂巴的城市发展史,我们发现这座城市的智慧在于: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花小钱办大事。
 
1940年代前, 库里蒂巴还只是一座以木材、咖啡、农牧业等为主的内陆小城市。二战后,拉美成为全世界的移民目的地,库市人口剧增,经济也进入高速增长期,城市规模快速膨胀。1950年代,库里蒂巴人口30万,到1990年代总人口已高达240 万人(当然还是没法跟帝都比,同时代北京人口已经突破1000万)库市面临着所有第三世界城市的问题: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区隔离,大量穷人在城市边缘形成贫民窟和棚户区。
 

库里蒂巴百年发展对比
 
库里蒂巴呼唤着一位扭转乾坤的英雄。正如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每个卓越城市背后都有一位英雄的市长。对于库里蒂巴,这位英雄就是在市长位置上连任3届的贾米·勒纳(Jaime Lerner)。
 

贾米·勒纳(Jaime Lerner)本尊
 
不同于某些地方官员的“屁股决定脑袋”,勒纳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学者型官员”。他毕业于巴拉那联邦大学建筑学院。1964年,时任库市市长伊沃征求城市设计的建议。勒纳当即建立了库里蒂巴城市规划研究所(IPPUC),领导了巴拉那联邦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做提案,提出严格控制城市扩张,减少市中心区交通量,保存历史街区,建立方便实惠的公共交通系统等建议。这个被称为“库里提巴总体规划”的计划于1968年通过。方案推进10年后深得民心,库市人民直接把设计师选举成了市长。1979-1992年间,勒纳主政库里蒂巴,后来因为做得太出色直接升官了,1997年他升任巴拉那州州长。2010年,《时代》杂志将这位市长列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 城市不是难题,城市是解决方案
· 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引发更多的问题
· 如果你想要创造力,就从预算中削减一个零;如果你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削减两个零
 
这些闪闪发光的思想金句都出自勒纳市长。
 
好了,夸了这么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勒纳到底有哪些“政绩”吧~
 
海绵城市,就是换个姿势“看海”
 
 
每个城市都存在着天然的地理挑战,库里提巴大都市区位于伊瓜苏河上游,处于一个天然泛滥平原,历史上就有水患。且城市压力加剧了洪灾平原的非法开发,老旧的城市市政工程增加了排水障碍,治水迫在眉睫。
 

伊瓜苏河途径库里蒂巴的河道
 
美国富裕城市,如新奥尔良和萨克拉门托也有水患,它们选择在洪泛区建造了堤防系统,但维护起来成本高昂;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选择增加河流的深度来治理水患,花费超过10亿美元。这显然不是库里蒂巴这种新兴城市能够负担的,怎么破呢?
 
勒纳市长可能从中国哲学思想中获得了灵感,何不“道法自然”呢?就让水自在地流呗,索性做成公园让市民来看水……他决定采取一种非正统的解决方案:政府出钱购买洪泛区并建设湿地公园。政府动员居住在洪泛区的人口迁置到其他地区,并开挖人工渠来增加河道容量,现在整个大库里蒂巴都市区的洪泛区都成了湿地公园,海绵城市基本成型。
 

河道沿岸的绿色部分均为湿地公园
 

某河岸湿地公园一角
 
洪水转入公园的人工渠和人工湖,洪水泛滥解决了,也保护了谷底和河岸,还为成千上万的市民提供了美学和娱乐空间,可谓一举多多多得。目前库市共有28个公园,人均绿地面积52平米,是联合国推荐标准的4倍。北京的人均绿地面积是16.2平方米……嗯,这就是差距。
 
反观国内城市,“逢雨必涝”的不在少数。武汉每年雨季都有城市内涝,环湖开发的湖景房出门就能“看海”。2016年7月,武汉江夏大道被淹,与汤逊湖连为一体,居民不得不坐船回家。
 

坐船出行的武汉市民
来源:界面新闻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河湖资源丰富,建国之初中心城区有湖泊多达127个,抵御降雨原本不成问题。但过去30年里,武汉城市建设总面积增加200多平方公里,湖泊面积也相应减少近230平方公里,如今自然湖只剩下38个。一部武汉发展史就是一部“填湖造城史”,湖面减少,洪水无处可蓄,自然倒灌进城区。
 
来源:王芳:基于RS/GIS的武汉城市湖泊演化研究
 
一边是库里蒂巴清河道造公园,一边是武汉填湖开发房地产,鸡与蛋之间的关系,谁的认知水平更高,一目了然。
 
给足“路权”,公交才能发展
 
 
库里蒂巴是全球快速公交(BRT)的鼻祖,第一辆BRT就诞生在勒纳市长的脑袋中。勒纳一直是地面交通的倡导者,他批评地铁项目耗费公共资金,扰乱城市生活,他扔出一句话:“如果你想要创造力,就从预算中削减一个零;如果你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削减两个零!”
 
1974年,勒纳带领团队创建了全球第一个BRT系统,结果大获成功。库市BRT享有专门的快速通道,运营速度约等于轻轨,高峰时段可达每60秒一班,20-25min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尽管当地私家车保有量超过50万辆,但平日仅有不到三成的车主选择开车上下班;他们更愿意选择BRT出行,因为那样的出行效率更高。看下图,你是不是有这么一种感觉:乘坐BRT是尊贵的、被鼓励的,而开私家车是憋屈的、不受欢迎的?
 

库市BRT路权大大滴!独享中央三车道,与私家车完全隔离,开起来嗖嗖的
 
回头看咱们国内的BRT,大部分路段并没有完全跟普通机动车道隔离;且路口数量多,往往要跟私家车一样等红灯,快速公交根本快不起来。北京2006年开通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如今11年过去了,依然只有4条线路,只选择个别路段作为“样板”,示范作用大,实际效用小。
 
而库里蒂巴的一体化快速公交网全长1100公里,有245条放射形环线及连接线路,覆盖了整个市区及邻近的城镇,包括快速线、直达线、小区间联线和输送线等满足不同人出行需求的线路。
 

这是库里蒂巴快速公交线路图,线路密度堪比一线城市地铁
 
从经济效益上看,BRT也是最佳的。库市的每条快车道1小时运输2万乘客,几乎与一条地铁效率相当;里约热内卢的地铁输送量只相当于库里蒂巴汽车输送量的四分之一,而耗资却是这一快速公交系统的200倍。目前BRT系统已完全有能力盈利,不需要政府补贴。
 
意外之喜是,因为更少地开车出行,当地人均燃油消耗量比巴西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低25%左右,全市一年要节约700万加仑的汽油,城市空气也更加清洁。全球已经有300多个城市引进了BRT系统,包括中国的120多个城市,广州和宜昌的BRT项目还荣获过“世界可持续交通奖”。
 
1991年10月,库里蒂巴启用了未来派“管”站系统,用透明玻璃管作为升高平台系统,让乘客从车站直接进入公共汽车,无障碍连接。目前全市共有357座管子站台。如果你有机会去巴西旅行,一定要和这些充满未来感的高颜值站台合影啊~
 

是不是很炫酷?
 
交通轴线是城市的骨架,当BRT线路确定之后,城市的总体格局也就随之确立了。在一开始,库里蒂巴就明确了TOD模式,鼓励混合土地利用开发,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4条轴向道路所在地块的容积率为6,其他公交线路服务区的容积率为4,离公交线路越远的地方容积率越低。库里蒂巴鼓励公交线路附近2个街区内的高密度开发,并严格限制2个街区外的土地开发。
 

高密度开发示意图
 

库市TOD街景:公交沿线建筑密度高
 
不能“以邻为壑”,垃圾要自我消化
 
 
生态城市从来不是不生产垃圾的城市,而是妥善处理垃圾的城市。勒纳市长说:“我们永远不能建垃圾填埋场,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接受我们的垃圾,垃圾清理是公民责任。”对待城市垃圾,他好像又一次从东方智慧中找到了灵感,这一次他的解决方案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89年,库里蒂巴开始实行“垃圾不是废物”的垃圾兑换计划。当时库市公交系统使用不足,而居住在贫民窟的人们又付不起去市中心的车票,没有外出找工作的意愿;而贫民窟集中住在山区等交通不便的地方,生活垃圾运输也不方便。聪明的市长先生一拍脑袋,想出了一个兑换计划,这个设想十分简单:市政府用“公交车抵价券”来“购买”经过分类的可回收的袋装垃圾——你给我垃圾,我给你车票。这样可以吸引贫民窟居民主动将垃圾送到垃圾车能驶入的最近的地方,也能让住贫民窟的人免费乘坐便捷的公交,鼓励贫民进入市中心找工作。
 

热火朝天的垃圾回收现场
 
库里蒂巴在市区选择了23个公交车站,每周一到每周六,每天都会有垃圾车来收取家庭垃圾。这些家庭垃圾被严格分为5类:废纸、玻璃、塑料、金属和蔬果等有机垃圾;前四类用于工业生产,有机垃圾用于堆肥。在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里,这项措施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原本脏乱差的城市边缘区也变得清新整洁。
 

库里蒂巴五彩垃圾桶
 
今天,库里蒂巴90%的地区,超过1万名居民参与了回收计划,95%的垃圾得到了循环回收。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废纸回收量就相当于每天少砍1200棵树。政府每月有750吨回收材料售给当地工业部门,所获利润用于其他的社会福利项目。还有一些升级版的交换计划,比如学校的学生可以用可回收的垃圾交换笔记本、玩具、零食,甚至演出门票。
 
库里蒂巴的城市垃圾基本做到了自产自销,而同为发展中国家,面对垃圾围城我们大多数城市仍选择“以邻为壑”。新闻爆出2016年有约4000吨来自上海的生活及建筑垃圾欲在苏州太湖西山倾倒,事发区域相关垃圾总重量超过2万吨;安徽环保部门2009-2011年三年内发现近十起跨省倾倒危险废料污染事件。目前我国的城市垃圾70%填埋处理,5%焚烧处理。与库市相较,治理理念差之毫厘,而环境结果谬之千里。
 
如果你以为回收垃圾就是库里蒂巴全部的想象力,那就大错特错了,“人民的力量”可以源源不断地挖掘。库市动员无家可归者和酗洒者从事垃圾回收事业,翻译一下就是:你没有工作吗?太好了,政府花钱请你去捡破烂儿。再比如,有个海湾成了垃圾倾倒地,政府清理起来非常烧钱,勒纳市长就动员渔民去海湾捡垃圾,由政府支付相应报酬。广大库市渔民欢欣鼓舞,这笔非捕鱼季的额外收入非常可观。这些简单、低成本、又讲究实效的社会公益项目成为库里蒂巴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库市城市环境和社会生态都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当然,库市也有严厉的城管:如果随意丢弃了这些废物,将被处以最低400雷亚尔(大概相当1200元人民币),最高6.5万雷亚尔(大概相当于近2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久而久之,不随意丢弃垃圾成了库里蒂巴市民的共识。
 
库里蒂巴是第三世界城市的典范,是巴西献给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宝贵案例。面对错综复杂的城市难题,这里的官员总能开脑洞想出一个big idea,然后充分动员群众,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遗憾的是,“道法自然”和“动员群众”本是我们东方的智慧,却被一个巴西人运用得这么好……

文章来源:未来城市FutureCity